让徽州龙舞出中国风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京剧家住安源伴奏曲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承继殷周“祭天”遗风的舞龙习俗汉代就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风,人们元宵节舞龙欢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中秋节舞龙庆祝春华秋实、五谷丰登。中原部族在为躲避战乱入迁徽州的历史洪流中,也把这一厚重的文化传承散布到徽州大地的万水千山……   徽州舞龙源远流长   新安源头休宁县鹤城乡右龙村原名磻溪,唐僖宗乾元六年(879年),秀州刺史张舟由浙江富阳迁徙至此定居,自此张氏一脉繁衍生息,至今已有500余人。   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元宵节,96岁高龄的老族长张夏六公主持牵头,装扮龙头、龙尾,由族中每户各出一板(形同板凳面,上装3个灯笼),联缀成龙,在宗祠怀德堂前翩然起舞,祈望天龙护佑,驱邪去魔,五谷丰登,家庭和睦,人丁兴旺。自此,磻溪村改名右(佑)龙村,约定每年元宵为舞龙日,代代相传。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右龙元宵节舞板凳龙的习俗被迫终止。   文旅兴村右龙涅槃   进入新世纪,身为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张光武肩负起带领广大村民依托地方资源文旅兴村的重任。在一次次随团外出参观考察中,他敏锐地意识到文化的力量:“物资的东西,比如亭台楼阁花点钱就可以造出来,文化缺失了,你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   张光武很快把目光瞄向了中断多年而濒临失传的板凳龙。在休西流口山区,人们舞的“龙”主要有两类:稻草龙和板凳龙。   稻草龙以竹条扎出简易框架为“骨”,用秋收后的稻禾搓成长长的稻草绳绑缚包裹厚厚的稻草为“肉”,舞动时轮番插满点燃的香火,青烟缭绕,红光点点。早上扎,晚上舞,舞过趁着月色丢进水口桥下,因简单易学,几乎每个村都会扎、会舞稻草龙。   板凳龙历史上名闻遐迩的只有右龙、鄣源和田里这三个村的三条。这三条龙龙首、龙尾如出一辙,均为篾片、篾丝扎制框架后,糊上白纸,描绘精美的图案,粘贴剪纸;区别主要体现在龙身:鄣源板凳龙和右龙板凳龙大同小异,不同之处是前者灯笼罩为篾丝布质,后者为篾丝纸质(俗称“双红”的红棉纸),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田里板凳龙是在凳面上捆缚南瓜块,上插点燃的香火。   张光武是个做事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者,为了打造出一条原汁原味的板凳龙,他查文史资料,寻访扎制过龙首、龙尾的老人,集思广益。他先在脑海里构思了板凳龙模板,再按部就班组织村民扎制龙首、龙尾。很快,一条龙首、龙尾各3米多长,由一家一户自备一节1.5米长木板串联而成的板凳龙出现在人们面前。其中龙首剪纸有“夜明珠”、“龙角”、“威风鞭”、“胜利铜铃”、“祥云”、“龙甲”等图案;木板中间置三盏纸糊红灯笼罩,舞动前点燃插好的蜡烛,两头约15厘米处开一直径8厘米的孔洞,配置一根1米长的木杆。木杆穿过孔洞,锁上插销,前后两节木板连为一体。“灯”在方言中谐音“丁”,过去一丁一灯,现在一户一灯,全村浩浩120户,板凳龙长180多米。   元宵夜,宗祠怀德堂前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浪高过一浪的烟花鞭炮响过,腾腾硝烟中,一条通红透亮的“巨龙”拔地而起,绕村而舞(田里板凳龙每年中秋节前后连舞3夜)。来到宽阔的广场上,板凳龙时而疾飞盘旋,时而穿插环绕,一盏盏烛火看得人目不暇接……   锣鼓声起右龙来了   2005年11月6日,右龙板凳龙队应邀参加休宁县状元文化广场竣工庆典。锣鼓声起,鲜红的旗幡徐徐展开:右龙来了。在人们的惊呼声中,一条火龙从场外飞旋入场,翩然起舞,博得观众满堂喝彩……演出大获成功,右龙板凳龙声名鹊起。2007年11月8日,在本村新安源茶家乐开业庆典上,凳龙队为市、县领导和各地来宾表演了一场精彩的板龙舞,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地媒体蜂拥而至,相继报道。   2008年5月10日,右龙板凳龙应邀跨出省界,赴江西瑶里参加“江西省瑶里茶文化旅游节”并表演。由此,右龙板凳龙开始走出深山,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当地民俗表演的一项重要内容。同年12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右龙板凳龙忝列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元宵节,南京电影制片厂专程赴右龙拍摄板龙记录。2009年4月全国邮政系统14个省区150余人专程赴右龙观摩板龙舞。2009年10月10日,休宁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在右龙村召开,右龙板凳龙起舞助兴,以示祝贺。2009年10月18日,中国香港摄影家协会和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师们专程组团赴右龙观摩拍摄右龙板龙的威武雄姿。2011年6月,张光武荣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板凳龙代表性传承人。   让徽州龙舞出中国风   “就像这茶,必须是色、香、形、味的统一体,缺一不可。看着汤清形美,喝到口里寡淡无味,如同白开水,还不是功亏一篑。”在自办茶厂二楼的接待室里,张光武一边煞有介事地洗杯、煮茶、泡茶,教我们品茶,一边念念不忘他的“龙”经,“右龙板凳龙就应该是条‘有声有色’的龙,现在光有‘色’,缺少‘声’,这怎么行?”   乐器好买谱难寻。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张光武耗资千余元复印了族友从天津某档案馆翻拍的厚厚3大卷计1380页的《清河张氏宗谱》,想从里面找到板凳龙曲谱的蛛丝马迹,结果大失所望。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的龙文化博大精深,为我们外出求师拜学提供了广阔天地。”张光武说,“下一步,我们准备组建一支专职队伍,远赴浙江或江西浮梁,学习伴龙起舞的曲谱,常用乐器鼓、锣、镲、钹的使用技巧,让右龙板凳龙‘响’起来。”   让右龙板凳龙形美、色绚、音响,让徽州板凳龙舞出中国风,我们期待着。   京剧山家住安源曲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