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女儿》四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葫芦丝铃声手机铃声“葫芦丝,这是少数民族的乐器,听我爸爸说过。”盛幸仪自信地说,“我还知道你刚才演奏的是《月光下的凤尾竹》,是有名的乐曲,我在爸爸从云南买回来的碟片中听过。”   “不错。想不到你这么大的小孩懂得还不少。” 中年人用赞叹的语气说,忽然又问,“那你会吹葫芦丝吗?”   “不会,我只学过拉手风琴。”盛幸仪对中年人手里的葫芦丝瞧了又瞧,最后还不无遗憾地说:“可惜不会吹,否则的话,买一个玩玩。”   “这简单。”想不到中年人语出惊人,“我十分钟就能教会你。”   十分钟就能教人学会吹葫芦丝?这大话说得太过头了吧,盛幸仪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狐疑地摇了摇头说:“我手风琴已学了两年,还刚刚考六级。”   “小朋友,我讲的教会你,指的是会吹哆来米这些基本调。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中年人见此情景,忙解释说,“你学过手风琴,音乐天赋肯定不错。你学吹葫芦丝肯定感到不难。不信,你可以试试。”   这建议还不错。于是,盛幸仪蹲下身,在摊位上挑起葫芦丝来。可她挑来挑去,没有一只让她满意的。于是,她仰起头问:“有没有质量好一点的?”   “有啊,不过价钱就不一样了。”中年人一看盛幸仪比较挑剔,于是从座位边上的一只包里拿出一只葫芦丝说,“地摊上的只要二十元,而这只最低价也要五十元。”   盛幸仪接过一看,这只葫芦丝做工比较精致,于是点点头,又把葫芦丝递给中年人说:“行,您吹吹看。”   中年人接过葫芦丝就熟练地吹起来,那音乐依然悠扬动听,盛幸仪听得满脸喜欢,连连说:“就这个,就这个。”   说着,盛幸仪从中年人手里接过葫芦丝,用面纸将吹嘴擦了又擦,然后鼓着腮吹起来,但她用足力气吹出来的声音却如狮子吼叫。   中年人笑了笑说:“我们经常说吹葫芦丝,吹是用气的,因此首先要学会吹气。平时练的时候首先要练长音,要练到一个长音时间达四十秒以上。可今天你买一个葫芦丝玩,我只能教你能吹基本音。”   中年人叫盛幸仪用手指把葫芦丝上的眼都按住,然后慢慢地吹气,想不到葫芦丝里发出的声音与演奏的声音像了。接着,中年人叫盛幸仪一边吹一边逐个换手指头,葫芦丝里竟然吹出了哆来米。   “好!”中年人拍手叫好,称赞盛幸仪说,“你在学手风琴,所以手指非常灵巧。”   中年人看了一下手表,还刚刚过去三分钟,于是,他从包里抽出一张练习曲的乐谱递给盛幸仪,兴趣很高地说:“你看看这练习曲。”   盛幸仪接过练习曲就练了起来,不一会儿竟吹得可以哄外行人了。于是她高兴得从裙子口袋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纸币递给了中年人,并连连道谢。   中年人接过五十元钱,随手又从地摊上拿起一只葫芦丝吹起来。   盛幸仪看看时间已不早,因此拎着葫芦丝慢腾腾地往回走。她本想沿着原路返回,但又一想自己来熟悉环境的,于是她走到了与世纪大道平行的一条马路。   这是条老马路,与宽阔的世纪大道有天壤之别。世纪大道有十根快车道,两根慢车道,中间和路边还各有绿化带,连人行道都是非常宽。但这条马路大概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路只有七八米宽,连人行道都是窄窄的。路上汽车很少,但人流却如潮,沿街都是小商店、小饭店,本来不宽的人行道上还有许多小摊位,狭窄处移脚都很困难。   盛幸仪小心地走着,生怕踩到摊位上的小商品。走着走着,忽然她看见一家饭店的门口放着一只炉子,有点像路边的邮筒。炉子上面什么都没有,火却红红的。盛幸仪走近一看,火是从炉子里蜂窝似的东西里发出来的。由于走得太近,她还闻到一股刺鼻的煤气味。   这时,只见一个外地人模样的阿姨提着水壶从饭店里走了出来,盛幸仪忙指着炉子问:“阿姨,这是什么炉子?”   “这是煤饼炉呀。”阿姨随口答道。说着,她抬起头看了盛幸仪一眼,看到盛幸仪那好奇的目光,于是又说,“现在许多人家都不用了,但我们认为用煤饼炉蒸馒头省钱,而且安全。”   “噢,这叫煤饼炉。我确实没见过。”盛幸仪喃喃地说。   回到妈妈的办公室后,盛幸仪绘声绘色地向妈妈叙述刚才看到的情景,还学着卖葫芦丝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演奏了一曲葫芦丝练习曲,惊得妈妈几乎不认识自己的女儿了。她不无担心地说:“现在的社会很复杂,你千万不要太轻信人,尤其是陌生人。”   “这我知道,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过,您放心,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坏人少。”盛幸仪搂住妈妈的脖子撒娇地说。   当同学们第二天上学时,发现那个大大的问号不见了,换的是一张鹤立鸡群的黑板报。   “这是陆静怡写的吗?”   “可能吗?”   “五年级学生也不一定写得到呢!”   大家议论了一会儿,看见陆静怡走进教室,就马上闭上嘴,知趣地拿出书,轻声地读起第一课来。   过了一会儿,高老师也走进了教室。她朝黑板报一望,顿时眼睛一亮。她阅读完了《我的海南之旅》,也没说什么,扫视了大家一遍后,拉开了多媒体大屏幕的门。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大屏幕上已有一层不薄的灰尘。她从口袋里拿出一叠餐巾纸,开始轻轻地擦起大屏幕来。不一会儿,她就把大屏幕擦得干干净净。   上课了,第一节是语文课。随着音乐铃声响起,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走进了教室。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但学生的坐相是千姿百态的,有的双手重叠着正襟危坐,有的把手放在背后,有的随意放的,还有的学生手脚不停,在玩铅笔橡皮什么的。老头看到这种情景,不由地皱了皱眉头。他用目光扫视了大家一遍后,忽然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除八路军、新四军之外,我们共产党领导的还有那些抗日武装?这是个历史问题,许多学生你望我,我望你。过了大约半分钟时间,才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   “大概是土八路吧。”那男孩说完,教室里响起了一阵不明意思的笑声,男孩环视大家一圈,自嘲地吐了吐舌头。   “是土八路。不过土八路是日本鬼子说的,我们应该说游击队或地方武装。”老头微微一笑又问,“正规的八路军与地方武装比较,那个战斗力强?”   “是八路军。”这个问题难不倒大家,许多学生七嘴八舌起来。   “那为什么正规的八路军战斗力强呢?”语文老师真罗嗦,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盛幸仪想:这有什么难的,八路军经过正规训练,纪律好呗。想到这里,她忽然感觉这老头有指槐骂桑之嫌。但又一想,老头是想提醒我们,而不是骂我们。想到这里,她有点暗暗地喜欢起这老头来。一高兴,她就情不自禁地举起了手。果然,老头发现了她的举动,他两只手做了“停”的动作,等同学们安静下来,他指了指盛幸仪。   “八路军纪律严明,服从命令听指挥。”这句话是盛幸仪从电视剧里学来的。   “对,只有纪律严明的部队才能有强的战斗力。如果是一盘散沙,那就毫无斗志。”老头脸色严肃地说。忽然,他又申明,他并不是要故意贬低地方武装,并不是要贬低游击队,只是做个比较,人要向好的强的看齐。这么一说,许多同学都知趣地坐好了,准备听老师讲课。这时,老头才自我介绍姓杨。   第一课是《信》。杨老师一按鼠标,多媒体大屏幕上方飘落下来一张树叶似的东西,到地面上才转换成一张信封。信封上有一张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浮雕像的邮票。   “大家都知道寄信需要贴邮票,可谁知道邮票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太难了,同学们都面面相觑。杨老师神秘一笑,等光标箭头在邮票上时手指头一动。邮票迅速放大了。杨老师边踱步似的走着,一边娓娓地讲起一个关于邮票的故事。   邮票的发明者是英国贵族罗兰·希尔。有一天,他在乡间散步,看到一位姑娘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封信,只在信封上看了一眼就说:“ 我没钱收信。” 便把信退给邮递员。于是双方发生了争执。希尔走上前去,慷慨解囊为姑娘付了邮费,并拿回了信。姑娘很感动,笑着对他说:“这是我未婚夫的来信,其实里面并没有信纸,他知道我没钱收信,便在信封上做记号。这角落上的十字,表示他平安;这里的圆圈,表示他已找到工作。”姑娘的话给希尔很大启发,经过几年的反复考虑,终于想出了办法:降低邮费,一便士交寄一封信,并由寄信人在信封上贴上“邮票”,以示邮资付。   葫芦丝独奏手机铃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